市食安联举行食品安全技术研讨会
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食品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于12月14日下午在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会议室举办了食品安全技术研讨会,来自专委会的单位成员及有关单位50多人参加研讨。研讨会上专委会的四位专家就“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农药现状、农药残留”、“动物性成分检测技术”以及“现场抽样规则及注意事项”作了报告。会议就当前食品安全技术方面的信息、应用、现状展开了研讨。
研讨会首先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秘书长姜培珍主持,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弘对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信息进行了介绍。随后由食安联专委会主任郭常义主持了会议,上海农药研究所有限公司马又娥主任围绕“农药现状、农药残留”介绍了中国农药工业发展现状、成就、存在的问题、农药产业发展趋势、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及特点、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选择及注意事项以及农药残留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农药产品有38220种,目前中国常年生产农药品种300多个,农药工业存在诸多问题,如产业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上海德诺产品检测有限公司吕艳春就食品抽样概念、前期准备工作、操作程序以及注意事项,尤其对样品的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和适量性进行了介绍;SGS王萍对动物性成分检测技术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动物性成分检测的意义、动物性成分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酶联免疫(ELISA)法、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及色谱技术,还介绍了动物源性的常用检测标准,最后对PCR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本次食品安全技术研讨会由市食安联食品安全技术专委会承办,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准备会议和会议场地等方面予以了支持。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SGS集团和隶属于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共同于1991年成立,20多年来在全国已建成了50多个分支机构和100多间实验室,拥有13,000多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在中国,SGS的服务能力已全面覆盖到农产及食品等多个领域。SGS也希望通过市食安联这个平台做好技术交流和服务工作。
研讨会最后,专委会主任郭常义作了总结发言。
市食安联举办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培训班
受市食药监局委托,市食安联于12月15日下午举办了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培训班。市食安联单位会员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班。培训围绕“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从食品原料的种养殖、生产加工以及经营销售至餐桌如何追溯展开了培训。
首先,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顾振华介绍了上海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体系以及应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的目的是确保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农业、商务、卫生计生等部门确定前款规定的实施信息追溯管理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类别的具体品种及其实施信息追溯管理的时间,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3号明确本市实施食品安全追溯的食品类别有粮食及其制品、畜产品及其制品、禽及其产品、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品、食用油等10类别。顾振华对2015年信息追溯管理品种目录作了解释,从今年10月1日起对粮食及其制品中的已包装的梗米;畜产品及其制品中的猪肉、已包装的牛羊肉;禽及其产品、制品中的活鸡、肉鸽以及经包装的冷鲜鸡;蔬菜中的豇豆、土豆、番茄、辣椒和冬瓜等进行实施追溯;从12月1日起在原基础上增加水果中的苹果、香蕉;水产品中的带鱼、黄鱼、鲳鱼;豆制品中的盒装内酯豆腐;乳制品中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以及食用油中的大豆油等实施追溯。并介绍了在食品安全追溯工作中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最后,还介绍了系统与平台的对接,市食药监局、农委、商务委负责建设的信息追溯系统应当与统一信息平台进行对接;鼓励有条件的生产经营者、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建立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并与统一信息平台进行对接。
食品生产监督管理处巢强国处长介绍了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增加和修改的内容,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纳入食品生产许可管理,食品的类别由原来的28类增加到31类,增加了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要求食药监部门加快信息化建设,方便申请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生产许可申请,提高办事效率;要求食药监部门建立食品许可管理信息平台,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查询;要求食药监部门将食品生产许可颁发、许可事项检查、日常监督检查、许可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记入食品生产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并明确了待总局启用新版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公告出台后,抓紧印制新版食品生产许可证,供各区县使用;在新版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出台前,仍按原审查通则实施,但原通则中与新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不一致的部分以新的规定为准。
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郭术廷副处长介绍了从《食品安全法》修订看食品经营监管应该注意的问题,谈到了新法中涉及食品经营的变化,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食品经营中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食品污染的隐患、经营行为中的隐患、社会风险中的隐患;重点介绍了监管中应当关注的问题,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法定义务、针对重点食品品种加强监管、监管方式的变化。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强调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仓库管理制度、培训考核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食品安全自查制度、食品原料、添加剂、相关产品的采购验收运输和储存制度、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召回制度、文件管理制度、检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等。
2015上海市食品安全研讨会(第六期)成功举办
12月20日市食安联组织国家与本市有关部门专家与达能(中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举办第六期食品安全研讨会,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副主任严卫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的副部长张俭波,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顾振华、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巢强国、食品流通监管处处长忻元庆以及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叶志平和上海市工商局黄德社等专家与达能公司就食品生产流通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研讨会就新食品安全法规实施的监管问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待制定/修订的管理要求;应对新食安法的实施,如何看待和实施食品的追溯体系;在食品生产流域,召回制度方面,政府监管、企业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食品流通领域,政府监管、企业实施的重点和难点;新食安法实施后,食品进出口问题、境外生产企业的审核操作机制;新《广告法》中对食品宣传的要求等展开了热烈讨论,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市食安联协助豆制品行业协会为企业申报国标
市食安联协助上海市豆制品行业协会,为企业申报的粉皮、麻腐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铵明矾)、硫酸铝钾(钾明矾)国家标准的要求,近期得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批准。
该标准已于2015年10月发布(国卫办食品函【2015】939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包装饮用水等食品安全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明确规定,粉皮、麻腐类产品参照硫酸铝铵、硫酸铝钾在粉丝、粉条中的使用规定执行,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残留量不得大于200mg/kg(以干样品中铝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