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56030286/56030289

服务热线

021-56030286/56030289

在线咨询

工作时间 9:00-17:00

点击进入>>

协会工作简报

2015年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简报第2期

发布日期:2017-05-02 00:00:00   来源:www.shsfsf.com.cn

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

——市食安联召开2015年(第一期)食品安全研讨会

新年伊始,为更好的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由市食安联主办,惠氏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5年(第一期)食品安全研讨会”于1月9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为使研讨会更有针对性,事先经过充分调研,梳理了当前本市食品安全中存的7个方面主要问题,特邀请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国家食品风险安全评估中心以及市食药监局有关领导和专家在研讨会上作了主旨演讲,来自市食安联的会员单位和有关食品企业共130余人参加了研讨。

研讨会首先由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处宋庆训博士作了“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和分类监管”的演讲并对即将出台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及分类监管办法(以下简称“监管办法”)》进行详细的介绍,他从“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产品风险等级划分、分类监管频次要求”介绍了“监管办法”的整体结构,并对“监管办法”的基本内容,15大类66小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对等级划分、等级评定标准、等级评定程序一一作了介绍。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二司刘洪彬处长作了“流通流域监管与社会共治”的演讲,介绍了食品流通监管的主要内容,监管工作主要法律依据、技术性法规、监管的主要手段,当前食品流通行业的主要特点、食品流通经营领域食品安全形势、流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基本要求以及强化监管工作的思路和当前食品流通监管需关注的问题。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刘松涛处长作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预警”的演讲,介绍了关于风险交流与风险预警的概念、法规依据、现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交流工作的主要做法;介绍了国内外当前预警发布的方式,包括“国际食品安全网络(INFOSAN)、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美国FDA-预警类型以及总局的一些探索和工作进展。下一步工作要点:加强立项研究、加强国外预警工作研究和国内现状调研、制定预警工作规范和强化预警信息收集、发布消费提示、风险警示;推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项目建设、选择重点食品品种研发预警模型、完成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工作规范;建立风险预警专家队伍和系统内工作体系、加强预警分析研判和做好预警发布解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严卫星副主任作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演讲介绍了食品安全标准的概念和作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应用、范围、职责分工、管理规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程序、食品安全标准规划(2011-2015);主要任务: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加快制定和修订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完善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规范、合理设置食品产品安全标准、建立健全配套食品检验方法标准、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研究、提高参与国际食品法典事务的能力;下一步工作安排:推进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标准整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014-2015)、标准贯彻实施与跟踪评价、提高标准管理能力完善公开透明管理制度、提升标准制定修订的科学基础、专业机构、专业队伍、加强对各地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指导。国家卫计委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张旭东处长作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的演讲,介绍了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法律依据,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不得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介绍了公开透明的标准制定程序:立项、起草、审查、报批和公布。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及备案指南》进行了解读,指出,在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时,对与安全有关的质量指标应加以考虑,包括:间接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的指标,如部分食品的水分指标;重要产品的特征性指标,如食醋的总酸指标,特殊产品应有的营养要求,如乳酸饮料的乳酸菌数指标以及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的特殊要求。还介绍了重点考虑设置指示菌的情况,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时消费量大、消费频率高的肉类制品、粮食制品和儿童消费量大的即食食品,即食食品(生制品或熟制品),无需进行进一步加热处理的食品,食品中含有较高利于细菌生长的物质。食品安全标准立项需要考虑的问题:要通过标准的执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提醒关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工作的思考,应严格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范围,避免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交叉重复,理清食品地方标准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管理关系,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原则和程序(风险评估的科学基础、各项指标有充分的技术依据),履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程序,开展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跟踪评价工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韩军花副主任作了“我国食品标签标准体系及主要技术内容介绍”的演讲,介绍了我国目前有关的食品标签标准:《GB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13432-2013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与基本要求的主要变化,并对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内容及添加剂的标示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提示消费者,2013年生产的产品,已强制标示营养标签,市场调查显示,乳及乳制品标示比例较高(98%以上)且合格率高;大企业生产的食品标示较好;在企业标示的同时,如何让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营养标签,科学选择食品,是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中国已经通过各种媒体(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海报、宣传画等),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今后的工作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教育和技术支持,保证其实施能力的提高,开展对消费者的教育,倡导全民理解和使用营养标签,收集标签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为标准的更好理解和执行提供依据,借助美国、加拿大的经验,对营养标签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标签标准与国际和其他发达国家接轨,食品标签工作细致、繁琐;目的是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重要手段,食品标签与产品质量同等重要,所以要重视食品标签,但比产品质量更容易发现瑕疵;进一步的发展是使食品标签逐渐细致、明确。市食药监局顾振华副局长作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演讲,对“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照相关规定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方面的信息记录,并通过记录对食品的生产经营、流转过程和所处位置进行追踪的制度”进行解读;介绍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意义和法律依据;食品安全追溯建设的框架、实施范围、食品安全追溯平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基本职责、食品安全追溯的电子档案、基本信息、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法律责任;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尤其对上海世博食品安全保障体验,从上海世博食品供应情况、食品安全保障技术、追溯体系以及食品安全保障取得的成果”。会议最后参会者和主旨演讲的嘉宾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与会者反应良好。

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两个专业委员会近期成立

市食安联于2013年10月21日成立,根据确定的组织架构,为了便于各会员单位开展工作。决定成立六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在市食药监局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广泛征求意见、并与会员单位多次协商,2014年12月下旬和2015年1月初,种植养殖业和食品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经选举并相继召开了成立大会,分别选举产生了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单位,并分别通过了专委会工作条例。至此,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保健食品、种植养殖业以及食品安全专业技术等六个专委会均已成立,专委会负责人将根据各自的特点,围绕食品安全开展有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学习、宣传、培训等工作。针对行业食品安全重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加强信息交流、促进经验分享,为提高上海食品安全水平做贡献。

在成立种植养殖业和食品安全专业技术委员会的会议上,专委会主任分别提出了2015年的重点工作:种植养殖业专委会:承接课题,推进相关工作,展开对应活动;树立企业标杆,推动企业诚信建设,促进行业整体发展;组织标杆企业的考察活动,开展业内互动交流,强化经营者的安全意识;举办展会促进业内互动,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共同提高,创办季度简讯,传递专委会的课题调研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食品安全技术专委会:完善专委会组织架构,组织并协助各专业组开展相关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与协同验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举办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检测评价能力与质量管理水平;开展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与协同验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检测部门使用的各类检测试剂开展试剂评价,促进检测试剂的规范与统一;组织开展本市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资质准入、评审、检查与督导,开展专题风险评估和标准研究。

市食药监局和市农委有关处室的领导应邀参加了各专委会成立大会,通报了2015年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


市食安联与上海海洋大学举行《舆情监测》工作总结暨研讨会

2014年12月30日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与上海海洋大学召开了“舆情监测”工作总结暨研讨会,主要是总结2014年舆情监测的工作以及对进行舆情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讨,会议邀请了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传处陈晋华副处长和情报所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王锡昌院长主持。

会上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的陆烨老师介绍了自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以来舆情监测工作的情况。接着由市食安联姜培珍秘书长对舆情监测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明确的问题展开讨论:一是有些内容的增、删,如何界定?二是舆情信息的来源,很多不知名的网站或者是外省市网站的信息来源可靠性有待商榷;三是对于舆情的分发范围,不是很明确;四、其他问题,包括百度新闻搜索:0条相同新闻,如何对待?

市食药监局宣传处陈晋华副处长说,舆情信息的摘编确实存在问题,局领导觉得现有的每日舆情摘编全面性不足,有舆情未收集完全,舆情监测信息的选择包括在上海发生的食品安全舆情、食药监局工作相关的舆情、可借鉴的外省市行政部门的做法、预判可能会在上海发生的食品安全新闻、全国性可能波及到上海的食品安全新闻、新浪微博上评论较多的热门食品安全舆情,具体要求应制定框架明确舆情收集的范围和要求。市食药监局信息中心谭燕说,去年信息中心编辑舆情专报70余期,发现每日舆情摘编信息不够全面,可能是因为海洋大学使用的软件是试用版,之后会向清华大学购买舆情软件的通用版本。关于微博的评论,信息中心一般采用新浪微博网页上的精选,过滤一些无意义的评论,通过带有观点性的评论来判断接下来的舆论导向。谭燕还提到,舆情监测工作组在人员更替时对于舆情监测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是通过口口相传来传达,表达上容易有出入,应制定工作手册表达更准确,学习更快捷。

市食安联与海洋大学《舆情监测》工作组希望能在每个季度与市局相关处室召开一次此类的会议,便于及时交流舆情监测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提高工作质量。



上一篇:2015年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简报第1期 下一篇:2015年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简报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