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以下简称“市食安联”)组织推荐,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油”)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中器环保新能源集团公司、市食安联联合申报的《上海石油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案例,在“绿色低碳,美丽上海:2024年全国低碳日·上海主题宣传活动”中荣获了“2024年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优秀案例(第一批)”。该案例征集活动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主办,本次共有30个案例荣获“2024年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秀典型案例”。
为响应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环综合〔2022〕42号)和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沪环气候〔2023〕12号)等有关要求,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于今年初起在本市范围内征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案例。市食安联积极推荐、指导上海石油起草《上海石油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减污降碳案例实施报告》,该案例详细阐述了2017年至今本市构建餐废油脂制生物柴油应用体系、建立B5柴油“收、运、处、调、用”一体化闭环管理上海模式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工作成果。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由市食药安办牵头,协同市科委、市交通委、市绿化市容局等十余个部门,确立了把同济大学楼狄明教授团队“混合柴油燃料(含地沟油制生物柴油)车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科研成果,应用到食品安全和环境治理工作中的战略方向。2017年市食药安办在关于印发《本市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B5)应用推广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设立“推进生物柴油加油站试点的协调工作组”,并由市食安联协助做好工作组日常工作的具体协调。同年,由市食安联组织协调,同济大学提供科技支持,上海石油、中器环保、巴士一公司等二十余家单位参与落实的试点工作成功开展,从源头上解决了“地沟油”流向餐桌的现实难题,打通了社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餐废油脂从收集、运输到末端处置、运用的闭环管理。
多年来,推广应用工作成效卓著,上海现有4万余家餐饮、食品生产企业产出的餐废油脂,收集、处置成生物柴油(BD100),然后调制成B5柴油,通过中石化、中石油300余座加油站,每天销售给2万余辆柴油车加注使用。经测算,截止2023年12月底,已累计加注3595万辆柴油车,B5柴油28.82亿升(约247.99万吨),其中消纳生物柴油(BD100)14.63 万吨。累计减少CO排放1500吨、THC排放1700吨、PM排放300吨,CO2排放35万吨,有效筑起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的管理屏障,为促进上海减污降碳开辟了新的路径。